老旧小区改造后如何可持续发展?两江新区探索城市更新新路径

发布时间:2024-04-03 13:49:15 Clicks:0

老旧小区通过改造,变成了舒适宜居的新空间,如何让这个新空间可持续发展?如何让老旧小区居民从“过得舒服”到“过得自信”?3月6日,两江新区党建统领、文化建设与人和城市更新研讨会举行,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两江新区人和街道邢家桥社区“解剖麻雀”,探索城市更新的更多可能性。

image.png

整洁的街道,崭新的建筑外立面,加装在楼外的电梯……2019年以来,两江新区对人和街道邢家桥社区等进行了老旧小区改造,许多曾经漏水、墙体剥落的单体楼焕然一新,深受居民欢迎。

但是,老旧小区改造完成,并不等于城市更新画上了句号。就拿邢家桥社区来说,曾经根据“人和场”特点进行精心打造的龙寿巷一带,渐渐又出现了乱停车、乱扔垃圾等现象。

“老旧小区改造的‘后半篇文章’,需要居民深度参与。”人和街道党工委书记李建彬表示,人和街道是上世纪90年代由乡村开发为城市的区域,街道区域内有大量的单体楼,没有物业管理。尽管街道做了大量的兜底工作,公共服务方面仍然存在短板。

如何才能激活居民积极性?两江新区党工委宣传部部长杜术林表示,可以从文化建设入手,挖掘悠久的历史文化,激发大量原住民的认同感;同时要探索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文化产品,满足广大群众的精神、文化、审美、艺术等需求,让老旧小区改造后的优质空间注入文化“软实力”,达到“润物无声、以文化人”的效果。

重庆市城市规划学会城市更新规划学术委员会特聘顾问、重庆日报原总编辑张永才表示,城市更新要落实到“人民城市为人民”,要保护好在地文化,增强居民向心力。同时,整合多方面资源,为居民创造幸福和谐的发展环境。

“邢家桥社区有很强的组织凝聚力,如果加上数字赋能,治理效果应该会更好。”重庆市城市规划学会城市更新规划学术委员会专家委员、建设报重庆站长陈斌认为,在邢家桥社区书记谢兰和社区干部们的努力下,基层党建工作干得有声有色,群众幸福感有了很大提高。但社区工作不能只靠“干部跑腿”或者“人海战术”,可以学习浙江等地的先进经验,通过建设数字中台、增设数字基础设施等手段,让社会治理效率更高。

社区资源如何“变现”?

梳理“家底”引入社会力量

让城市更新的成果长期持续,不仅需要居民积极参与,还需要后续的精心运营。长远来看,把邢家桥社区乃至人和街道的资源“变现”势在必行。

“其实人和街道有多方面优势。”李建彬介绍,人和街道位于中心城区的交通节点上,到重庆北站车程10分钟,到江北国际机场车程30分钟,交通便利;区域内有重庆市川剧院、照母山公园、火凤山公园等,文化氛围浓厚,生态优美;街道常住人口约22万人,人气很足。

并且,近年来,两江新区实施了人和片区城市更新项目,改造面积达18万平方米。目前,该项目已经完成了80%,人和街道的面貌焕然一新。

这些资源怎么“变现”?愿景设计咨询部总经理蒋燕表示,愿景设计对邢家桥社区城市更新工作给出了整体规划,把区域分为西区、中区和东区,对邢家桥社区进行全面提升,同时对社区周边区域进行微更新,盘活闲置资产。在综合运营方面,将提供“物管+资管+城管”综合运营服务体系,同时打造一个集成化的智慧化平台,赋能综合运营服务。

七彩研究院副院长唐齐忻表示,从现代社区规划建设角度来看,邢家桥社区还存在诸多短板。如社区停车位少,智能化软硬件建设不足,流动摊位多等。针对这些难题,再结合邢家桥社区区位好、文化底蕴厚、组织活力强的特点,可以将社区打造成为党建引领下基层民主自治的融合型大社区。在运营方面,可以统筹两江集团和邢家桥社区资产,共同委托一个运营统筹方,推进社区公益性、商业性、惠民性空间融合运营。


发布评论

028工作室零二八提供技术支持